癌症疼痛之辨證用藥探討


張平醫師
福建省松溪醫院


  疼痛是影響腫瘤病人生存質量的一個重要問題,採取有效的措施積極控制癌痛,是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綜合規劃中的四項重點之一。中醫藥對緩解癌痛有良好的療效,且中藥對癌腫本身亦具有治療作用。臨證中筆者認識到,本症的中醫治療當以辨證為基礎,再參考癌腫的不同時期,所病之臟器不同,及加入一些如芍藥、元胡、白芷、鬱金、烏錢子、全蝎、蜈蚣、鼠婦、甘草、細辛等對癌腫疼痛有良好止痛作用的藥物,方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,茲將認識介紹如下:
1.氣積鬱滯型:癌症患者多情志抑鬱、肝氣不舒、臟腑失和、疏泄失常、氣血逆行不暢,容易形成氣積鬱滯之痛證。其症狀表現特點有:痛性的功竄悶脹疼痛、痛無定處、脹甚於痛、時痛時緩,常與情緒變化有關,在局部多呈漫腫或有麻木重墜感,舌質紅、脈弦。治宜行氣止麻、疏肝解鬱,常可用〔柴胡疏肝散〕或〔四逆散〕加減。藥如柴胡、白芷、枳殼、鬱金、延胡索、川芎、香附、青皮、當歸、桃仁、紅花、木香等證治。疼痛屬早期或為消化系統癌變者,可以上方合〔芍藥甘草湯〕治療效佳。


2.瘀血阻滯型:癌症患者氣鬱日久,或血脈本身不通,則易形成瘀血阻滯之痛證。其症狀表現特點有:疼痛呈固定性刺痛、拒按,入夜更甚,局部皮膚膚色發紫,靜脈怒張,舌青紫有瘀點或瘀斑,脈澀或結代。治宜活血化瘀、通絡止痛,常可用〔血府逐瘀湯〕〔少腹逐瘀湯〕〔通竅活血湯〕〔桃仁四物湯〕〔失笑散〕等方加減,具體如桃仁、紅花、川芎、丹皮、丹參、當歸、乳香、沒藥、田七、香附、五靈脂、土鱉蟲、全蝎等證治。


3.痰溼凝聚型:素體肥胖或脾失健運之癌痛患者,運化失司、濕邪凝聚,容易形成痰濕凝聚之痛證。其症狀表現特點有疼痛隱隱、全身困重、胸膈滿悶、嘔惡痰涎、頭暈目眩、神昏嗜睡、舌淡苔白膩、脈沉滑或弦。治宜燥濕化痰、健脾止痛,方宜選〔尋痰湯〕或〔半夏白朮天麻湯〕,藥如陳皮、白芥子、半夏、天麻、枳實、竹茹、膽南星、赤芍、川楝子、當歸、茯苓、元胡、瓜蔞等藥物論治。痰濕兼熱者可加魚腥草、黃芩以清熱化痰;痰瘀瓦結者,則應再合桃仁、紅花、五靈脂、蒲黃等藥以化痰散結、袪瘀止痛。


4.毒熱蘊結者:癌症患者到了中晚期,血熱妄行、熱毒內陷,會形成氣血兩燔、毒熱蘊結之痛證。其症狀表現特點有:局部灼熱疼痛、痛處不移、觸之加劇,發熱、口渴、神昏譫語、視物昏瞀,癌腫迅速增長,釀膿,潰破流出膿血,舌紅降唇焦、脈沉數。治宜清熱解毒、瀉火止痛,方宜選〔黃連解毒湯〕〔清瘟敗毒散〕〔五味消毒飲〕等,藥如金銀花、野菊花、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白花蛇舌草、蒲公英、夏枯草、龍膽草、梔子、石膏、紫草、元胡等藥證活,若邪熱炙熾盛,久而傷陰者,則須配合沙參、麥冬、玉竹、知母以益陰清熱,及加藕節、茅根、生地、地骨皮、白芨等涼血止血藥物治療。


5.肝腎陰虛型:癌症患者病久,或放,化療後,均易損傷素體之肝腎,導致肝腎陰虛、血燥氣鬱之痛證。其症狀表現特點有:局部、全身疼痛隱隱或頓痛,五心煩熱或低熱難退、口乾舌燥、大便秘結、虛煩失眠、腰膝痠軟、舌質淡紅,少苔或紅絳、或光剝、或無苔、脈細數或細弦。治宜滋陰補腎、疏肝清熱。方宜選〔一貫煎〕〔大補陰丸〕加減,藥如當歸、生地、沙參、枸杞、麥冬、天冬、女真子、知母、白朮、川楝子、延胡索、石斛、白芍等證治。如低熱不退者則應再加黃柏、青 、龜板等養陰清熱藥物治療效佳。


6.氣虛血弱型:癌症患者到了中晚期,亦會因氣血損耗過多,而致氣虛血弱之痛證。其症狀表現特點有:全身或局部疼痛,痛勢綿綿,喜按喜熱、神疲消瘦、納呆氣短、便溏、腰膝痠冷、舌淡苔白、脈沉細。治宜濕補脾腎、益氣養血,方宜選〔八珍湯〕〔附子理中湯〕〔歸脾湯〕加減,藥如黃精、黨參、黃耆、白朮、淮山、茯苓、熟地、白芍、當歸、川芎、雞解藤、附子、肉桂、桂枝、元胡、細辛等治療,效果顯著,並可久服。


結 語:


癌症病人的疼痛,常由多種原因而引起,如癌腫本身的壓迫、浸凅、轉移、手術、放療化療的副作用,及某些社會、心理因素等,都會給予很大的影響。癌痛的藥物治療,現代醫學倡導三級止痛階梯用藥,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部分患者的痛苦,但其不良反應,如阿片類藥物的耐受性和成隱性,導致了醫生、患者及其家屬對繼續治療的顧慮。筆者認為將中醫藥作為第一梯級藥物治療癌痛,不僅療效肯定,且無不良反應,又對癌腫本身有一定的治療價值,值得推廣運用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n 的頭像
    Min

    MIN

   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