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狀腺機能亢進辨證論治有分哪幾種類型?症狀?中醫分別如何治療?(包括各證型,分別可使用哪些藥方(材)治療?其中的功效目的?)


1.肝鬱氣滯
主證:精神緊張,情緒不穩或易激動,或情緒低落,胸悶不舒,喜嘆息,失眠,或低熱,皮膚濕溫;舌質紅,苔薄白或薄黃,脈弦。
治法:疏肝解鬱。
方藥:逍遙散加減。
方解:方中柴胡升陽散鬱,得白芍以疏肝柔肝;陳皮、枳殼、青皮疏肝解鬱,增強理氣行氣之力;白芍、當歸養血斂陰而柔肝;白朮、茯苓、甘草健脾益氣,助土得以升木,杜絕「肝病傳脾」之變;薄荷疏散鬱遏之氣,透達肝經鬱熱。共奏疏肝解鬱,健脾養血之功。


2.肝胃火盛
主證:急躁易怒,面熱目赤,多食善飢,怕熱多汗,口乾口苦,小便黃,大便秘結;舌質紅,苔黃欠潤,脈弦數。
治法:清泄肝胃火熱。
方藥:梔子清肝湯合玉女煎化裁。
方解:方中柴胡、芍藥疏肝解鬱清熱;當歸、川芎養血活血;梔子、牡丹皮泄火清肝,配合淡竹葉清宣鬱熱。生石膏清胃熱;知母、生地、麥冬清熱益陰,杜絕傷陰之變;牛膝引熱下行。共奏清泄肝胃火熱之效。


3.肝鬱脾虛
主證:甲狀腺腫大,急躁易怒,或胸悶不舒,喜嘆息,腹脹納呆,便溏,神疲乏力,或氣短汗出;舌淡紅,苔薄白,脈弦細。
治法:益氣健脾,疏肝解鬱,化痰散結。
方藥:四君子湯合四七湯化裁。
方解:方中黨參甘溫,益氣健脾,能致沖和之氣;白朮甘苦微溫,燥脾補氣,培益中焦;茯苓甘淡而平,滲濕健脾,兼能泄熱;浙貝母、夏枯草、法半夏、皂角刺化痰散結,清散肝經鬱熱;柴胡、厚朴疏肝理氣化鬱;當歸、赤芍養血柔肝,兼可化瘀;甘草和中益脾,調和諸藥。


4.陰虛火旺
主證:甲狀腺腫大,形體消瘦,目乾睛突,面部烘熱,口乾不欲飲,煩躁易怒,消穀善飢,心悸耳鳴,畏熱多汗,手指震顫;舌質紅少苔,脈沉細數。
治法:滋陰降火,滌痰散結。
方藥:知柏地黃丸合消瘰丸加減。
方解:方中生地、山茱萸、山藥、旱蓮草補腎、肝、脾三臟,而以滋陰補腎為主;知母、黃柏滋陰降火,「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」;夏枯草、牡蠣、浙貝母平肝潛陽,與黃藥子、茯苓、玄參相伍以滌痰散結消癭,兼清肝熱。


5.陽亢風動
主證:心悸而煩,怕熱多汗,性急易怒,口乾不欲飲,消穀善飢,形體消瘦,頭暈目眩,指舌顫動,頸前腫大,目突如脫;舌質紅,苔少,脈弦細數而有力。
治法:育陰平肝潛陽,熄風豁痰。
方藥:平肝育陰湯加減。
方解:方中生地黃、玄參、麥門冬、知母、牡丹皮養陰清熱制陽;珍珠母、生牡蠣、浙貝母、夏枯草平肝潛陽,化痰軟堅散結;黃藥子降火消癭;白芍、鬱金疏肝解鬱,養血柔肝;酸棗仁、茯神養心安神。共收滋陰平肝潛陽,軟堅化痰散結之效。


6.氣陰兩虛
主證:形體消瘦,神疲乏力,心悸氣短,口乾咽燥,五心煩熱,甲狀腺腫大;舌質淡紅,邊有齒跡,苔薄白,脈細弱,或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治法:益氣養陰,軟堅散結。
方藥:生脈飲合一貫煎化裁。
方解:方中黃耆、黨參益氣;沙參、麥門冬、生地黃養陰清熱;玄參、浙貝母、煆牡蠣、夏枯草軟堅散結;枸杞子補益肝腎。


7.痰瘀交阻、肝腎虧損
主證:甲狀腺腫大,眼球突出,頭暈耳鳴,腰膝酸軟,咽乾顴紅,手指顫抖;舌質紅,有瘀斑,苔薄黃而潤,脈弦細滑。
治法:滋補肝腎、化痰祛瘀。
方藥:二至丸合消瘰丸化裁。
方解:方中女貞子、旱蓮草、枸杞、黃精、首烏滋補肝腎;赤芍藥、丹皮、丹參、鬱金活血化瘀;玄參軟堅散結;清半夏化痰消癭。全方合用則起滋補肝腎、化痰祛瘀散結之效。


8.心肝陰虛
主證:甲狀腺輕至中度腫大,質地柔軟,心悸汗出,心煩少寐,手指顫抖,眼乾目眩,倦怠乏力,形體消瘦;舌質紅,少苔,脈弦細數。
治法:滋陰益精、寧心柔肝。
方藥:天王補心丹加減。
方解:方中生地黃、玄參、麥門冬、天門冬養陰清熱;人參、茯苓、五味子、當歸益氣生血;白芍、枸杞子、川楝子養肝疏肝;鉤藤平肝熄風。全方合用則有滋養陰精,寧心柔肝之功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n 的頭像
    Min

    MIN

   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